默认
打赏 发表评论 6
想开发IM:买成品怕坑?租第3方怕贵?找开源自已撸?尽量别走弯路了... 找站长给点建议
如何解读《微信技术总监谈架构:微信之道——大道至简》
阅读(127271) | 评论(6 收藏3 淘帖2 1
微信扫一扫关注!

本人VINCI公司工程师,前两天正好内部写了个科普文章,发在微信公众号:VinciChina2015,大家可以移步去VINCI微信公众号。


一、前言


最近在朋友圈看到有人分享腾讯微信技术总监周颢的一个技术报告,题目是《微信技术总监谈架构:微信之道——大道至简》(演讲全文整理演讲PPT讲稿下载),我也转发了一下。然后就被本司妹子看到了,非让我解释一下。

无奈微信的技术人员出来交流的太少了,只能写下这篇浅显的文章,通俗的解释一下微信背后的技术力量。

二、敏捷


在微信的技术报告中,通篇演讲所说的内容,其实都是为了两个字服务:“敏捷”。首先,我们要先解释一下敏捷。

在软件领域,敏捷软件开发实际上已经是一种术语,它又称敏捷开发,是一种从1990年代开始逐渐引起广泛关注的一些新型软件开发方法,是一种应对快速变化的需求的一种软件开发能力。敏捷 (Agile)也是一股思潮, 它包括了好几种软件开发的方法论 (methodology); 这些方法论又是建立在许多业界证明行之有效的最佳实践方法 (best practices) 上面的,例如:Software Development Rhythms 、ASD/Adaptive Software Development、Scrum、XP Extreme Programming等等。敏捷开发最终的目的,都是使软件能够快速迭代和交付。

So,简单来说就是为了软件快速迭代和交付,微信的技术做了什么事情,是如何做的。

在报告中,有一段话的意思是这样的:微信的成功来源于产品决策的成功,为了给产品决策最大的自由度和能力,微信的技术允许发布前十分钟的需求变更。做到这个事情非常非常牛,我必须要解释一下它的难度。

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也是容易出错的,所以,在传统软件开发流程中,规定了一系列的规范来保证软件能够不出错。一个需求的完整开发流程大致是这样的:需求提出,技术分析,开发,自测,模块测试,联调测试,灰度测试,完整发布。

即使已经做了这么多步的保证,所有故障的80%仍然是发布导致的。为了保证服务的稳定性——微信的及格线是99.95%——开发中的变更一般是很昂贵的,因为需要把已经走过的步骤再重走一遍。所以大部分软件开发对于开发中的需求变更都是非常忌讳的,对于开发人员来说也是如此,谁也不想辛苦完成的东西再重新来一遍,或者因为频繁的需求变更导致测试不完全而出现故障。放张漫画感受一下程序员的心情

如何解读《微信技术总监谈架构:微信之道——大道至简》_4202b62de3222386d633d3ecd165fca1_r.jpg

对于微信来说,更是如此。我估计微信内部有上百个模块,几千台服务器,任意一个模块、程序出现问题都可能会影响到微信的正常服务。尤其是在发布前十分钟还允许变更,需要一套强大的技术、测试和监控系统才能支持如此的任性。

对比一下前东家(不能说名字,也算个大厂),固定每周发布两次,发布持续时间4个小时。例如,周二发布一次,那周二发布的所有需求在周一上午已经确定了;如果发布失败了,第二天继续发这个。我曾经见过有一个需求一周都没有发上去。

在如此困难的情况下,微信凭借了几个思路来做到如此敏捷,后面我来依次解释一下。

三、努力减少人为的错误


既然人的问题如此突出,那么,要想提高效率做到敏捷,一定要先从人的方面着手。
微信的这篇报告提出的思路是:大系统小做+基础组件。应该说,这是一个工业界普遍的解决思路。

我们一般人看到的软件,例如微信,就是在自己手机上运行的一个程序,无所谓大小系统,所有的功能都集中在一起,集中在一个软件中,无需也不能拆分。但在这种服务类软件例如微信、微博等,还有一个更加庞大在后端服务器的程序。

第一,一般来说,后端服务的逻辑相对前端软件来说更复杂:

后端程序要做各种计算、验证和存储的功能。如果前端软件端的代码有几万行的话,后端服务的代码一般要有几十万或者上百万行。例如,简单的登录,在前端只不过发一个登录的请求到后端服务器,而服务器要做的事情呢,从数据库中取得你的用户名和密码验证信息,把请求过来的用户名加密密码(密码不能明文存储,要经过一些复杂的计算过程取得一个加密的东西)和数据库的进行验证;判断是否一个异常登录(还要从数据库取的最近的登录信息);判断是否过频繁登录(防止恶意服务器攻击);等这些都做完了,才能返回说登录成功了。

第二,服务器端程序要比前端软件层承载更多的请求和更大的压力:

还是以上一点说的登录举例,所有的那些操作,服务器端要在100ms之内处理完成;同时,这种登录请求每一秒都有几万或者十几万。至少现在,一台普通服务器是无法同时处理这么多请求的,这就表示后端程序要部署很多台机器才行,这也造成了更多的复杂性。

如此复杂的系统,一个人是万万驾驭不了的。那么,唯一的选择就是把复杂变成简单。

首先,针对逻辑复杂的特点,我们会把几十万行代码组成的系统进行拆分,拆分一般是依据功能性,例如:注册登录、消息逻辑、漂流瓶等等,然后把这些程序分别部署到不同的服务器上。

放一页报告的PPT:
如何解读《微信技术总监谈架构:微信之道——大道至简》_a72f4f05f45afd0ece8535fcfd38a915_r.jpg

这张图应该是微信服务器端的主要逻辑和部署结构,其中每一个机器的图都是一组(很多台)服务器。这样的好处很明显,当拆分后,一个人只需要了解其中某一个模块的程序即可,不再需要详细的了解其他东西是怎么运行的。

但是,逻辑的复杂性解决了,又出现了另外一个问题,就是远程调用的复杂度和稳定性问题。

定义一下远程调用(RPC):

In computer science, a remote procedure call (RPC) is an inter-process communication that allows a computer program to cause a subroutine or procedure to execute in another address space (commonly on another computer on a shared network) without the programmer explicitly coding the details for this remote interaction.


简单来说,要调用的程序在另外一台物理服务器上。

而有网络参与的情况下,可靠性要比单机调用低一个等级,为了弥补这个可靠性的降低,需要做很多异常情况处理,例如:网络断了、有一次调用非常慢,有一台服务器没有响应了等等。

我们前面又提到,微信只有几十上百个模块在同时运行,不能要求每一个模块都把这些复杂的东西都做一次,并且受限于经验的问题,每个人做的都会不一样会有遗漏,这个时候,远程服务框架这个基础组件就应运而生了。

在报告中的一页PPT,提到了两个基础组件:

如何解读《微信技术总监谈架构:微信之道——大道至简》_2e2a2d607eafc11bcc79a4bf7d65639d_r.jpg

就是属于远程服务框架中的一部分,它能够让开发人员很简单的使用,10分钟即可写一个远程调用,并且各种错误都由框架处理了,只要很开心的关心我们的业务是如何运行的即可。Yes,开发快了好多倍。

当然,远程服务框架是一个很复杂和系统的工程,他至少应该关心4个方面:

  • 开发的简易型
  • 服务的分布式调用链及服务状态的跟踪统计
  • 服务的配置管理,包括服务发现、负载均衡和依赖管理
  • 服务之间的调度和生命周期管理

阿里巴巴公司曾经开源过一套远程服务框架:dubbo,摘一张它的程序整体设计图:

如何解读《微信技术总监谈架构:微信之道——大道至简》_5b19b50d9ef5315b39ff4a3c50ab8788_r.jpg

在报告中还提到一个很重要的基础组件,存储组件,它屏蔽了容灾扩容等复杂问题。

存储是如此重要,所有的内容最终都要落到存储上;存储是如此重要,大部分的操作最终都要从存储读数据。正因为存储的重要,所以它又显的非常脆弱,任何一点小的问题,一定会影响一大批用户。

在这种情况下,务必要进行减少存储的出错几率,并且让上层屏蔽这些处理,让开发人员专注于自己的模块,这种思想和前面说的远程调用框架思路是一致的。

在报告中,提到了4中容灾模型,前面两种分别是主备、双写,这个就不多说了,主要说下另外两种。

Set模型+双写:

如何解读《微信技术总监谈架构:微信之道——大道至简》_59f2073038176eae708a3ea4228138e4_r.jpg

这里,报告里说的不慎明确,他说能够实现完全一致的备份副本,但是只能支持追加写以及需要外部索引,类似简化版的GoogleFS,主要存储图片和音频。这里我脑补一下,希望能猜中。

读到这些关键字,除了GoogleFS,我还想起了一个东西:bitcask模型。

如何解读《微信技术总监谈架构:微信之道——大道至简》_QQ20160402-8.png

bitcask模型有一个外部索引,一般是放到内存中,保存了每一个key所在的文件位置和value长度及位置;在写入的时候,追加写入文件中,并更新索引内容,把位置指向新的磁盘位置。bitcask模型的好处是对于机械磁盘友好,写吞吐量大,数据持久化好不用担心crash后的数据丢失问题。这种模型就和报告所说的特点很像了,只不过把内存索引放到了外部一个单独的服务里面。当一个Set写入失败的时候,只需要写入另外一个,并把索引写入索引服务即可;读的时候,先读索引服务,然后去某一个Set中读取数据。因为每一个Set都做了主备模型,并不特别担心不可读。

四、及时发现错误


说了这么多,我们做了好多事情来尽量避免问题的产生,提高生产效率,但是遗憾的是,错误永远不可避免,这个时候,能够及时发现错误并解决它,影响尽量少的人就成了关键。微信给出的答案是:一套简单易用的监控系统+自动报警+灰度上线

对于这个,我其实没有啥好说的,都应该能很好的理解,任何软件服务的监控工作都是必不可少的。不过听视频上说的,微信5分钟即可部署好一个监控点并设置好报警阈值,完成监控和自动报警的工作,这个还是很牛的。

还有一项技术是灰度上线。顾名思义,灰度介于黑与白之间。在这里的意义就是,上线时只上线一部分,目的是用一部分用户检测代码的正确性,如果出现异常可以迅速的回到之前正确的代码上,实现影响尽量少的用户。

如何解读《微信技术总监谈架构:微信之道——大道至简》_6af0e1780de6a5651d476b0b38fd0123_r.jpg

从报告给出的截图看,微信可以实现上线时任意选择要上线的服务器。如果上线有问题,也只会影响到访问到问题服务器的用户。当一台服务器上线验证没有问题,可以选择多几台上线,最后再上线全部服务器。这样就减少了很多的风险,有更大的容错性。

附录1:QQ、微信团队原创技术文章汇总


微信朋友圈千亿访问量背后的技术挑战和实践总结
腾讯技术分享:腾讯是如何大幅降低带宽和网络流量的(图片压缩篇)
腾讯技术分享:腾讯是如何大幅降低带宽和网络流量的(音视频技术篇)
IM全文检索技术专题(二):微信移动端的全文检索多音字问题解决方案
腾讯技术分享:Android版手机QQ的缓存监控与优化实践
微信团队分享:iOS版微信的高性能通用key-value组件技术实践
微信团队分享:iOS版微信是如何防止特殊字符导致的炸群、APP崩溃的?
腾讯技术分享:Android手Q的线程死锁监控系统技术实践
微信团队原创分享:iOS版微信的内存监控系统技术实践
让互联网更快:新一代QUIC协议在腾讯的技术实践分享
iOS后台唤醒实战:微信收款到账语音提醒技术总结
腾讯技术分享:社交网络图片的带宽压缩技术演进之路
微信团队分享:视频图像的超分辨率技术原理和应用场景
微信团队分享:微信每日亿次实时音视频聊天背后的技术解密
QQ音乐团队分享:Android中的图片压缩技术详解(上篇)
QQ音乐团队分享:Android中的图片压缩技术详解(下篇)
腾讯团队分享:手机QQ中的人脸识别酷炫动画效果实现详解
腾讯团队分享 :一次手Q聊天界面中图片显示bug的追踪过程分享
微信团队分享:微信Android版小视频编码填过的那些坑
IM全文检索技术专题(一):微信移动端的全文检索优化之路
企业微信客户端中组织架构数据的同步更新方案优化实战
微信团队披露:微信界面卡死超级bug“15。。。。”的来龙去脉
QQ 18年:解密8亿月活的QQ后台服务接口隔离技术
月活8.89亿的超级IM微信是如何进行Android端兼容测试的
以手机QQ为例探讨移动端IM中的“轻应用”
一篇文章get微信开源移动端数据库组件WCDB的一切!
微信客户端团队负责人技术访谈:如何着手客户端性能监控和优化
微信后台基于时间序的海量数据冷热分级架构设计实践
微信团队原创分享:Android版微信的臃肿之困与模块化实践之路
微信后台团队:微信后台异步消息队列的优化升级实践分享
微信团队原创分享:微信客户端SQLite数据库损坏修复实践
腾讯原创分享(一):如何大幅提升移动网络下手机QQ的图片传输速度和成功率
腾讯原创分享(二):如何大幅压缩移动网络下APP的流量消耗(下篇)
腾讯原创分享(三):如何大幅压缩移动网络下APP的流量消耗(上篇)
微信Mars:微信内部正在使用的网络层封装库,即将开源
如约而至:微信自用的移动端IM网络层跨平台组件库Mars已正式开源
开源libco库:单机千万连接、支撑微信8亿用户的后台框架基石 [源码下载]
微信新一代通信安全解决方案:基于TLS1.3的MMTLS详解
微信团队原创分享:Android版微信后台保活实战分享(进程保活篇)
微信团队原创分享:Android版微信后台保活实战分享(网络保活篇)
Android版微信从300KB到30MB的技术演进(PPT讲稿) [附件下载]
微信团队原创分享:Android版微信从300KB到30MB的技术演进
微信技术总监谈架构:微信之道——大道至简(演讲全文)
微信技术总监谈架构:微信之道——大道至简(PPT讲稿) [附件下载]
如何解读《微信技术总监谈架构:微信之道——大道至简》
微信海量用户背后的后台系统存储架构(视频+PPT) [附件下载]
微信异步化改造实践:8亿月活、单机千万连接背后的后台解决方案
微信朋友圈海量技术之道PPT [附件下载]
微信对网络影响的技术试验及分析(论文全文)
一份微信后台技术架构的总结性笔记
架构之道:3个程序员成就微信朋友圈日均10亿发布量[有视频]
快速裂变:见证微信强大后台架构从0到1的演进历程(一)
快速裂变:见证微信强大后台架构从0到1的演进历程(二)
微信团队原创分享:Android内存泄漏监控和优化技巧总结
全面总结iOS版微信升级iOS9遇到的各种“坑”
微信团队原创资源混淆工具:让你的APK立减1M
微信团队原创Android资源混淆工具:AndResGuard [有源码]
Android版微信安装包“减肥”实战记录
iOS版微信安装包“减肥”实战记录
移动端IM实践:iOS版微信界面卡顿监测方案
微信“红包照片”背后的技术难题
移动端IM实践:iOS版微信小视频功能技术方案实录
移动端IM实践:Android版微信如何大幅提升交互性能(一)
移动端IM实践:Android版微信如何大幅提升交互性能(二)
移动端IM实践:实现Android版微信的智能心跳机制
移动端IM实践:WhatsApp、Line、微信的心跳策略分析
移动端IM实践:谷歌消息推送服务(GCM)研究(来自微信)
移动端IM实践:iOS版微信的多设备字体适配方案探讨
信鸽团队原创:一起走过 iOS10 上消息推送(APNS)的坑
腾讯信鸽技术分享:百亿级实时消息推送的实战经验
IPv6技术详解:基本概念、应用现状、技术实践(上篇)
IPv6技术详解:基本概念、应用现状、技术实践(下篇)
腾讯TEG团队原创:基于MySQL的分布式数据库TDSQL十年锻造经验分享
微信多媒体团队访谈:音视频开发的学习、微信的音视频技术和挑战等
了解iOS消息推送一文就够:史上最全iOS Push技术详解
腾讯技术分享:微信小程序音视频技术背后的故事
腾讯资深架构师干货总结:一文读懂大型分布式系统设计的方方面面
微信多媒体团队梁俊斌访谈:聊一聊我所了解的音视频技术
腾讯音视频实验室:使用AI黑科技实现超低码率的高清实时视频聊天
腾讯技术分享:微信小程序音视频与WebRTC互通的技术思路和实践
手把手教你读取Android版微信和手Q的聊天记录(仅作技术研究学习)
微信技术分享:微信的海量IM聊天消息序列号生成实践(算法原理篇)
微信技术分享:微信的海量IM聊天消息序列号生成实践(容灾方案篇)
腾讯技术分享:GIF动图技术详解及手机QQ动态表情压缩技术实践
微信团队分享:Kotlin渐被认可,Android版微信的技术尝鲜之旅
社交软件红包技术解密(一):全面解密QQ红包技术方案——架构、技术实现等
社交软件红包技术解密(二):解密微信摇一摇红包从0到1的技术演进
社交软件红包技术解密(三):微信摇一摇红包雨背后的技术细节
社交软件红包技术解密(四):微信红包系统是如何应对高并发的
社交软件红包技术解密(五):微信红包系统是如何实现高可用性的
社交软件红包技术解密(六):微信红包系统的存储层架构演进实践
社交软件红包技术解密(九):谈谈手Q红包的功能逻辑、容灾、运维、架构等
社交软件红包技术解密(十):手Q客户端针对2020年春节红包的技术实践
社交软件红包技术解密(十一):解密微信红包随机算法(含代码实现)
社交软件红包技术解密(十三):微信团队首次揭秘微信红包算法,为何你抢到的是0.01元
QQ设计团队分享:新版 QQ 8.0 语音消息改版背后的功能设计思路
微信团队分享:极致优化,iOS版微信编译速度3倍提升的实践总结
IM“扫一扫”功能很好做?看看微信“扫一扫识物”的完整技术实现
微信团队分享:微信支付代码重构带来的移动端软件架构上的思考
IM开发宝典:史上最全,微信各种功能参数和逻辑规则资料汇总
微信团队分享:微信直播聊天室单房间1500万在线的消息架构演进之路
企业微信的IM架构设计揭秘:消息模型、万人群、已读回执、消息撤回等
IM全文检索技术专题(四):微信iOS端的最新全文检索技术优化实践
微信团队分享:微信后台在海量并发请求下是如何做到不崩溃的
微信Windows端IM消息数据库的优化实践:查询慢、体积大、文件损坏等
微信技术分享:揭秘微信后台安全特征数据仓库的架构设计
IM跨平台技术学习(九):全面解密新QQ桌面版的Electron内存优化实践
企业微信针对百万级组织架构的客户端性能优化实践
揭秘企业微信是如何支持超大规模IM组织架构的——技术解读四维关系链
微信团队分享:详解iOS版微信视频号直播中因帧率异常导致的功耗问题
微信团队分享:微信后端海量数据查询从1000ms降到100ms的技术实践
大型IM工程重构实践:企业微信Android端的重构之路
IM技术干货:假如你来设计微信的群聊,你该怎么设计?
微信团队分享:来看看微信十年前的IM消息收发架构,你做到了吗
长连接网关技术专题(十一):揭秘腾讯公网TGW网关系统的技术架构演进
总是被低估,从未被超越,揭秘QQ极致丝滑背后的硬核IM技术优化
首次公开,最新手机QQ客户端架构的技术演进实践
大型IM稳定性监测实践:手Q客户端性能防劣化系统的建设之路

附录2:QQ、微信的技术故事


技术往事:微信估值已超5千亿,雷军曾有机会收编张小龙及其Foxmail
QQ和微信凶猛成长的背后:腾讯网络基础架构的这些年
闲话即时通讯:腾讯的成长史本质就是一部QQ成长史
2017微信数据报告:日活跃用户达9亿、日发消息380亿条
腾讯开发微信花了多少钱?技术难度真这么大?难在哪?
技术往事:创业初期的腾讯——16年前的冬天,谁动了马化腾的代码
技术往事:史上最全QQ图标变迁过程,追寻IM巨人的演进历史
技术往事:“QQ群”和“微信红包”是怎么来的?
开发往事:深度讲述2010到2015,微信一路风雨的背后
开发往事:微信千年不变的那张闪屏图片的由来
开发往事:记录微信3.0版背后的故事(距微信1.0发布9个月时)
一个微信实习生自述:我眼中的微信开发团队
首次揭秘:QQ实时视频聊天背后的神秘组织
为什么说即时通讯社交APP创业就是一个坑?
微信七年回顾:历经多少质疑和差评,才配拥有今天的强大
前创始团队成员分享:盘点微信的前世今生——微信成功的必然和偶然
即时通讯创业必读:解密微信的产品定位、创新思维、设计法则等
QQ的成功,远没有你想象的那么顺利和轻松
QQ现状深度剖析:你还认为QQ已经被微信打败了吗?
[技术脑洞] 如果把14亿中国人拉到一个微信群里技术上能实现吗?
QQ和微信止步不前,意味着即时通讯社交应用创业的第2春已来?
那些年微信开发过的鸡肋功能,及其带给我们的思考
读懂微信:从1.0到7.0版本,一个主流IM社交工具的进化史
同为IM社交产品中的王者,QQ与微信到底有什么区别
还原真实的腾讯:从最不被看好,到即时通讯巨头的草根创业史
QQ设计团队分享:新版 QQ 8.0 语音消息改版背后的功能设计思路
社交应用教父级人物的张小龙和马化腾的同与不同
专访马化腾:首次开谈个人经历、管理心得、技术创新、微信的诞生等
一文读懂微信之父张小龙:失败天才、颠覆者、独裁者、人性操控师

(原文链接:https://www.zhihu.com/question/28165323

即时通讯网 - 即时通讯开发者社区! 来源: - 即时通讯开发者社区!

上一篇:微信技术总监谈架构:微信之道——大道至简(演讲全文)下一篇:求助:我要做一个聊天界面,通过Socket怎样跟服务器建立连接呢

本帖已收录至以下技术专辑

推荐方案
评论 6
hi,lz你好,一直不太明白set模型+双写是个啥意思,能解释下吗,谢谢
大道至简
签名: 慢慢
微信强
签名: 冒泡而已
发布前10分钟还能改需求,对微信这么大的服务来说真是太牛x了
确实很牛啊
打赏楼主 ×
使用微信打赏! 使用支付宝打赏!

返回顶部